2018年10月浙江省自考00536古代汉语真题及答案
2018年10月自考
《古代汉语》真题及答案
课程代码00536
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,每小题l分,共20分。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。
1、下列各组字中,全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( )
A.大 朙 星
B.弒 匪 春
C.頸 蝕 騰
D.从 責 放
正确答案:
C
2、许慎为“象形”下的定义是( )
A.畫成其物,隨體詰絀
B.視而可識,察而見意
C.比類合誼,以見指撝
D.以事爲名,取譬相成
正确答案:
A
3、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( )
A.無一毋
B.然一燃
C.群一羣
D.脩一修
正确答案:
B
4、下列句中,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字关系的一句是( )
A.適莽蒼者,三飡而<反>(返),腹猶果然。
B.此可謂知義興不義之<辯>(辨)乎?
C.食桃而甘,不盡,以其半<啗>(啖)君。
D.魏文侯<燕>(宴)飲,皆令諸大夫論己。
正确答案:
C
5、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是( )
A.牧,从攴从牛,指事。
B.賴,从束从負,會意。
C.高,象台观之形,象形
D.牟,象聲氣從口出,形聲。
正确答案:
C
6、下列句中,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( )
A.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(耳順)。
B.計(猶豫),未有所決。
C.古者(丈夫)不耕,草木之實足食也
D.謹庠序之教,申之以(孝悌)之義。
正确答案:
B
7、下列句中的“易”与“移風易俗”中的“易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( )
A.竊貨曰盜,匿行曰詐,易言曰誕。
B.斯季孫之賜也,我未之能易也。
C.古之易財,非仁也,財多也。
D.此令臣輕背其主,而民易去其鄉。
正确答案:
B
8、下列句中,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广度宽窄差异的一句是( )
A.舉世而譽之而不加(勸)。
B.以爾車來,以我(賄)遷。
C.子爲父死亡所(恨)。
D.同心之言,其(臭)如蘭。
正确答案:
D
9、下列句中,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是( )
A.楚聞之,夜(引)兵而去。
B.昭王南(征)而不復,寡人是問。
C.天柱折,地維(絕)。
D.竊人之(財)猶謂之盜,况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?
正确答案:
A
10、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同义连用的是( )
A.是以人民聚而(貨財)寡。
B.民望之,若大旱之望(雲霓)也。
C.且陛下(春秋)高,法令無常。
D.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(尋常)百姓家。
正确答案:
A
11、下列句中,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是( )
A.(刑)仁講讓,示民有常。(刑:刑罚)
B.聞大王有意(督)過之,脫身獨去,已至軍矣。(督:责问)
C.齊侯陳諸侯之師,與屈完(乘)而觀之。(乘:骑马)
D.宋人有酤酒者,升(概)甚平,遇客甚謹。(概:大约)
正确答案:
B
12、下列句中的“夫”是语气词的是( )
A.微夫人之力不及此。
B.以睦兄弟,以和夫婦。
C.宰夫腼熊蹯不孰,殺之,置諸畚,使婦人載以過朝。
D.夫寒之於衣,不待輕煖。
正确答案:
D
13、下列句中划线部分的动宾关系属于使动关系的一句是( )
A.沛公至軍,立(誅殺曹無傷)。
B.不戰而(屈人之兵)。
C.邴夏(御齊侯),逢丑父爲右。
D.四月(秀葽),五月鳴蜩。
正确答案:
B
14、下列句中有名词意动用法的一句是( )
A.鵬之徙于南冥也,水擊三千里。
B.民各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樂其俗。
C.諸侯之寶三:土地,人民,政事。寶珠玉者,殃必及身。
D.湯、武之王也,不循古而興。
正确答案:
C
15、下列句中数字表示虚数的一句是( )
A.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
B.大都不過參國之一。
C.夫諸侯上象四七,垂耀在天。
D.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。
正确答案:
D
16、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是谦敬副词的一句是( )
A.旬日之間,(浸)大也;三年之後,如車輪焉。
B.若亡鄭而有益於君,(敢)以煩執事。
C.老臣今者(殊)不欲食。
D.(直)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
正确答案:
B
17、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是人称代词的一句是( )
A.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(乃)翁。
B.微(斯)人,吾誰與歸?
C.許子(奚)爲不自織?
D.人誰無過,過而能改,善(莫)大焉!
正确答案:
A
18、下列句中属于判断句表示比喻关系的一句是( )
A.兵者,凶器也。
B.良庖歲更刀,割也。
C.仲尼,日月也。
D.廉頗,趙人。
正确答案:
C
19、古书旧注中用一个字为另一个同音字注音的方式叫( )
A.反切
B.讀若
C.直音
D.讀如
正确答案:
C
20、《禮記·玉藻》“大夫不得造車馬”,采用的特殊表达方式是( )
A.比喻
B.互文
C.變文
D.連類而及
正确答案:
D
古文背诵题(本大题共6小题,每小题1分,共6分)将下列文句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。
1、(21)媼之送燕后也,( ),念悲其遠也,亦哀之矣。(22)祸兮福所倚,( )。(23)( )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(24)有國有家者,( )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(25)穀與魚鱉不可勝食,材木不可勝用,( )也。(26)是故學然後知不足,( )。知不足,然後能自反也。
答案解析:
(21)持其踵爲之泣
(22)福兮禍所伏
(23)吾十有五而志于學
(24)不患寡而患不均
(25)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
(26)教然後知困
释词题(本大题共10小题,每小题1分,共10分)
1、(一)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。成事不說,(遂)事不諫,既往不咎。遂:
答案解析:
遂:成
2、我決起而飛,搶榆枋,時則不至,而(控)於地而已矣。控:
答案解析:
控:落,掉落
3、大道之行也,與三代之英,丘未之(逮)也,而有志焉。逮:
答案解析:
逮:赶上
4、入而徐趨,至而自(謝)。謝:
答案解析:
謝:道歉
5、草木之無聲,風(撓)之鳴。水之無聲,風蕩之鳴。撓:
答案解析:
撓:搅扰,吹拂
6、(二)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用法。敏於事而慎於言。於:
答案解析:
於:介词,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范围。
7、及莊公即位,爲之請制。爲:
答案解析:
爲:介词,介绍动作行为关联的对象,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。
8、公子鮑美而艷。而:
答案解析:
而:连词,连接两个谓词性词语,表示并列关系。
9、彌子矯駕君車以出。以:
答案解析:
以:连词,连接状语和中心词,相当于“而”。
10、布衣之怒,亦免冠徒跣,以頭搶地爾。爾:
答案解析:
爾:语气词,表示陈述语气。相当于“耳”,可译为“罢了”。
简答题 (本大题共3小题,共20分)
1、指出下列字的本字和假借字。并说明怎么区别本字和假借字?(1)阳货欲见孔子,孔子不见,(歸)孔子豚(2)长铗(歸)来乎!出無车。(3)沛公已(去),间至军中。(4)武既至海上,廪食不至,掘野鼠(去)草實而食之。
答案解析:
(2)和(3)用的是本字;(1)和(4)用的是通假字。本字是据词义而造的,是形义统一的。“歸”本义是“女子出嫁”,引申为归来。
(2)中的“歸”是“归来”义,用的是本字。“去”本义是“离开”,(3)中的“去”是“离开”义,用的是本字。
通假字是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。(1)中的“歸”是“馈赠”的意思,本字是“馈”。(4)中的“去”是“藏”的意思,本字是“弆”。
2、解释(1)(2)(3)句中“發”的意义,并在(4)(5)(6)句加着重号的词中指出与之对应的同义词。(6分)(1)文王(發)政施仁,必先斯四者。 發:(2)使桓公(發)倉困而賜貧窮。 發:(3)王何不(發)將而擊之? 發:(4)令宣之日,軍門(啟)而虜自潰矣。(5)制禮作樂,(頒)度量,而天下大服。(6)(遣)使者黃金千斤,車百乘,往聘孟嘗君。
答案解析:
(1)文王(發)政施仁,必先斯四者。 發:颁布。同义词:(5)頒
(2)使桓公(發)倉困而賜貧窮。 發:打开。同义词:(4)啟
(3)王何不(發)將而擊之? 發:派遣。同义词:(6)遺
3、结合下列例句,说明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主要格式。(8分)(1)誰爲爲之?孰令聽之?(2)苟入而賀,何後之有?(3)日月逝矣,歲不我與。(4)子曰:“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。”
答案解析:
(1)在疑问句中,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,一般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前。如例(1)。
(2)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。如例(2)。
(3)在否定句中,如果宾语是代词,常位于动词之前。如例(3)。
(4)介词“以”的宾语因强调而前置。如例(4)。
古文翻译题(本大题共6小题,每小题2分,共12分)把下段文章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。
1、初,宣子田於首山,舍於翳桑。見靈輒餓,(問其病,曰:“不食三日矣。”)(食之,舍其半。)問之,曰:“宦三年矣,未知母之存否。今近焉,請以遺之。”使盡之,而為之簞食與肉,置諸橐以與之。(既而與為公介,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)。問何故,對曰:“翳桑之餓人也。”問其名居,不告而退。遂自亡也。乙丑,趙穿攻靈公於桃園。宣子未出山而復。大史書曰:“趙盾弒其君。”以示於朝。宣子曰:“不然。”對曰:“子為正卿,(亡不越竟,反不討賊),非子而誰?”宣子曰:“烏呼!‘我之懷矣,自詒伊戚,’(其我之謂矣!”)(40)問其病,曰:不食三日矣(41)食之,舍其半(42)既而與為公介(43)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(44)亡不越竟,反不討賊(45)其我之謂矣
答案解析:
(40)询问他为什么如此虚弱,回答说:“已经三天没吃饭了”。
(41)给他食物吃,他把食物留下一半不吃。
(42)不久加入国君的甲士队伍。
(43)倒转兵器抵御晋侯的兵士从而使赵宣子(赵盾)脱免(幸免于难)。
(44)逃亡时不越过国境,返回来不讨伐弑君的乱臣贼子。
(45)大概说的就是我吧。
评分参考:本题共12分。每小题2分,译文词义有误每处扣0.5分,句式错误每处扣0.5分,扣完为止。
古文标点题(12分)
1、请将下面文言文抄到答题卡上,并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。侯 生 盧 生 相 與 譏 議 始 皇 因 亡 去 始 皇 聞 之 大 怒 曰 盧 生 等 吾 尊 賜 之 甚 厚 今 乃 誹 謗 我 諾 生 在 咸 陽 者 吾 使 人 廉 問 或 爲 妖 言 以 亂 黔 首 於 是 使 御 史 悉 案 問 諸 生 諸 生 傳 相 告 引 乃 自 除 犯 禁 者 四 百 六 十 餘 人 皆 阬 之 成 陽 使 天 下 知 之 以 懲 後 益 發 謫 徙 邊 始 皇 長 子 扶 蘇 諫 曰 諸 生 皆 誦 法 孔 子 今 上 皆 重 法 繩 之 臣 恐 天 下 不 安 始 皇 怒 使 扶 蘇 北 監 蒙 恬 軍 於 上 郡
答案解析:
侯生盧生相與譏議始皇,因亡去。始皇聞之,大怒曰:“盧生等,吾尊賜之甚厚,今乃誹謗我!諸生在咸陽者,吾使人廉問,或爲妖言以亂黔首。”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。諸生傳相告引,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,皆阬之咸陽,使天下知之,以懲後;益發謫徙邊。始皇長子扶蘇諫曰:“諸生皆誦法孔子。今上皆重法繩之,臣恐天下不安。”始皇怒,使扶蘇北監蒙恬軍於上郡。
评分参考:本题共12分。当断未断、不当断误断均算1处错,每错3处扣1分,余数满2个扣1分,扣完为止。逗号、句号互用不扣分。前、后引号按2处计算。
古文阅读题(本大題共12小題,共20分)阅读下面一段古文,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。请在答题卡上作答。
1、晉國苦盜。有郗雍者,能視盜之貌,察於眉睫之間,而得其情。晉侯使視盜,(千百無壹遺一焉)。晉侯大喜,告趙文子曰:“吾得壹人,而壹國盜為盡矣,(奚用多為?)”文子曰:“吾君恃伺察而得盜,盜不盡矣。且郗雍必不得其死。”俄而群盜謀曰:(“吾所窮者,郗雍也)。”遂共盜而殘之。晉侯聞大駭,立召文子而告之,曰:“果如子言,郗雍死矣。(然取盜何方?”)文子曰:“周諺有言:察見淵魚者不祥,智料隱匿者有殃。且君欲無盜,莫若舉賢而任之;使教明於上,化行於下,民有恥心,則何盜之為?”於是用隨會知政,而群盜奔秦焉。(一)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。(5分)(47)情:(48)恃:(49)残:(50)駭:(51)奔:
答案解析:
(47)情:实情
(48)恃:倚仗
(49)残:残害
(50)駭:惊
(51)奔:逃跑
2、(二)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词性,并说明用法或词义。(4分)(52)千百無遺一(焉)。(53)(奚)用多爲?
答案解析:
(52)焉:语气词,表示句末陈述语气。
(53)奚:疑问代词,作状语,为什么。
评分参考:本题共4分。指出词性,每词1分;说明用法或词义,每词1分。
3、(三)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(4分)(54)吾所窮者,郄雍也。(55)然取盜何方?
答案解析:
(54)把我们逼上绝路的人,是郄雍。
(55)然而用什么办法来抓捕盗贼呢?
4、(四)郄雍依靠什么辨认盜贼?效果怎么样?请用现代汉语陈述。(4分)
答案解析:
郄雍通过观察盗贼的外貌,根据他们眉宇间的神色作出判断。郄雍辨认了很多盗贼,很少有失误。
5、(五)赵文子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杜绝盗贼?请用现代汉语陈述。(3分)
答案解析:
赵文子认为,应该推举任用贤能的人。执政者推行教育,民众受到良好影响。民众有了羞恥之心,就没有人做盗贼了。
评分参考:本题共3分。
浙江自考网声明:
1、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,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。
2、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。联系邮箱:952056566@qq.com
浙江自考便捷服务
浙江自考网考生群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