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中心

自考《财务管理学》串讲笔记第四部分

  第四章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

  一、固定资产的概念、特点和管理要求:

  1、固定资产的概念: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、建筑物、机器、机械、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、器具、工具等。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,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,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,也应作为固定资产。

  2、固定资产的特点:⑴使用中固定资产价值的双重存在;

  ⑵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;

  ⑶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别进行的。

  3、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计价:⑴分类: ①按经济用途,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;

  ②按使用情况,分为使用中的、未使用的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;

  ③按所属关系,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;

  ④按我国现行财务制度,分为:a生产用固定资产;b非生产用固定资产;c租出固定资产;d未使用固定资产;e不需用固定资产;f融资租入固定资产;g土地。

  ⑵计价: ①原始价值;

  ②重置价值;

  ③折余价值。

  4、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和要求:⑴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无缺;⑵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程度和利用效果;⑶正确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;⑷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,有计划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;⑸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测。

  二、固定资产折旧管理:

  1、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:固定资产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上去的那部分价值,叫固定资产折旧。

  2、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:⑴平均年限法:固定资产 原始价值+清理费用-残余价值

  年折旧额=     折旧年限

  原始价值×(1-预计净残值率)

  或=     折旧年限

  固定资产 原始价值+清理费用-残余价值

  年折旧率=  原始价值×折旧年限    ×100%

  1-预计净残值率

  或=   折旧年限

  月折旧率=年折旧率÷12

  月折旧额=固定资产原始价值×月折旧率

  ⑵工作量法: 每行驶里 原始价值+清理费用-残余价值

  程折旧额=  预计总行驶里程

  原始价值×(1-预计净残值率)

  或=    预计总行驶里程

  每工作小 原始价值+清理费用-残余价值

  时折旧额=   预计总工作小时

  原始价值×(1-预计净残值率)

  或=   预计总工作小时

  ⑶双倍余额递减法:        2

  年折旧率= 折旧年限 ×100%

  ⑷年数总和法: 固定资产    折旧年限-已使用年限

  年折旧率=折旧年限×(折旧年限+1)÷2

 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=年折旧率÷12

 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=固定资产折旧总额×月折旧率

  =(固定资产原始价值-预计净残值)×月折旧率

  ⑸偿债基金法:             r

  F=(V-Vn)×(1-r)n-1

  (F为每年提取基金数;r为利率;V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;Vn为固定

  资产的预计净残值;n为固定资产的预计折旧年限)

  ⑹年金法:      Vn    r(1+r)n

  F=V-(1+r)n (1+r)n-1

  (F为每年提取的折旧额;r为利率;V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;Vn为固定

  资产的预计净残值;n为固定资产的预计折旧年限)

  3、 固定资产折旧计划:⑴计划年度期初固定资产总值;

  ⑵计划年度期初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;

  ⑶计划年度内增加固定资产总值;

  ⑷计划年度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;

  ⑸计划年度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;

  增加应计折旧固 ∑(某月份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×该固定资产应计折旧月数)

  定资产平均总值=       12

  ⑹计划年度减少固定资产总值;

  ⑺计划年度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;

  ⑻计划年度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;

  减少应计折   某月份减少应计折     该固定资产已

  旧固定资产 Σ  旧固定资产总值  ×12- 计折旧月数

  平均总值 =     12

  ⑼计划年度期末固定资产总值;

  计划年度 计划年度 计划年度内 计划年度内

  期末固定=期初固定+增加固定资-减少固定资

  资产总值 资产总值  产总值   产总值

  ⑽计划年度期末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;

  计划年度期末 计划年度期初 计划年度内增 计划年度内减

  应计折旧固定=应计折旧固定+加应计折旧固-少应计折旧固

  资产总值   资产总值   定资产总值   定资产总值

  ⑾计划年度期内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;

  计划年度期内 计划年度期初 计划年度内增加 计划年度内减少

  应计折旧固定=应计折旧固定+应计折旧固定资-应计折旧固定资

  资产平均总值  资产总值   产平均总值   产平均总值

  ⑿计划年度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。

  4、关于折旧基金问题:

  三、固定资产投资管理:

  1、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:⑴单项投资数额大;

  ⑵施工期长;

  ⑶投资回收期长;

  ⑷决策成败后果深远。

  2、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:⑴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;

  ⑵相关性投资和独立性投资;

  ⑶先决性投资和重置性投资。

  3、固定资产需用量的核定:⑴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的要求:①搞好固定资产的清查;

  ②以企业确定的计划生产任务为根据;

  ③要同挖潜、革新、改造和采用新技术结合起来;

  ④要充分发动群众,有科学的计算依据。

  ⑵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的基本方法:

  某项生产   计划生产任务(实物量或台时量)

  设备需用量=单台设备生产能力(实物量或台时量)

  ① 计算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:

  单台设备计划  全年制度 设备检修  每日开 每班工

  有效工作时数= 工作日数-停台日数 ×工班数×作时数

  按产量定额计算的  单台设备计划 设备产

  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=有效工作时数×量定额

  按台式定额计算的  单台设备计划 设备台

  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=有效工作时数÷时定额

  ② 计算完成计划生产任务需用台时定额:

  计划生产任务   计划 单位产品  定额改

  台时定额总数=∑ 产量×台时定额 ×进系数

  a计划产量;        该产品单位台时定额

  某产品的换算系数=代表产品单位台时定额

  b单位产品台时定额;

  c定额改进系数。

  ③ 生产能力与计划生产任务的平衡:

  某类设备  计划生产任务需用台时定额总数

  负荷系数=该种设备全年计划有效工作台时总数 ×100%

  计划期可提供 现有生    计划期   每  天

  的生产面积 =产面积 × 工  作 ×工  作

  (平方米小时)(平方米) 天  数   小时数

  计划生产任务 计划 单位产品占 单位产品 定额

  需用生产面积=产量×用面积定额×停留时间×改进

  (平方米小时)    (平方米) 定  额 系数

  4、固定资产投资可能性预测:⑴预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;

  ⑵拟订固定资产投资方案;

  ⑶预测固定资产投资效益,进行投资决策;

  ① 投资利润率:      年利润总额

  投资利润率= 投资总额 ×100%

  ② 投资回收期:       投资总额

  投资回收期=每年收回资金额

  投资总额

  投资回收期=年新增利润额+年折旧额

  ③ 净现值:净现值=未来报酬的总现值-投资额的现值

  ④ 现值指数:     未来报酬的总现值

  现值指数= 投资额的现值

  ⑷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概算和筹划资金来源。

  四、固定资产日常管理:

  1、固定资产分口分级管理

  2、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:⑴新增固定资产,要参加验收:①清点数量;

  ②检查质量;

  ③核实造价。

  ⑵调出固定资产,要参加办理移交:①核对调拨手续;

  ②核对实物;

  ③对外调的固定资产,移交前按质论价,移交后办理交接。

  ⑶报废固定资产,要参加鉴定清理:①核对实物;

  ②依靠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鉴定;

  ③查明报废原因;

  ④对报废固定资产的残值估价,做好残料交库工作。

  ⑷清查固定资产,要到现场查点实物:①查物点数,核对账目;

  ②检查固定资产的保管、使用和维护情况

  五、无形资产管理:

  1、无形资产的内容与特点:⑴内容:无形资产,是无形固定资产的简称,是指不具有物质实体,能给企业提供某种特殊的经济权利,有助于企业在较长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财产。

  包括:专利权、商标权、著作权、土地使用权、非专利技术、商誉等。

  ⑵特点:①没有物质形态;

  ②不具有流动性,变现能力差;

  ③它获得未来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。

  2、无形资产的分类:⑴按形成来源,分为自创无形资产和购入无形资产;

  ⑵按能否确认,分为可确认无形资产和不可确认无形资产;

  ⑶按有无期限,分为有期限无形资产和无期限无形资产。

  3、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

  4、无形资产的转让与投资

结束

本文标签

浙江自考网声明:

1、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,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。

2、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。联系邮箱:952056566@qq.com

浙江自考便捷服务

浙江自考网考生群

浙江自考网考生群